嗯~這學期修了台文系的一門叫做"電影文學"的課程
修課內容主要是在看台灣早期所謂的"新電影"
甚麼叫做"新電影"呢?這邊有個比較詳盡的解釋點我
簡單來說~
他是一種走向寫實與藝術風格的電影
雖然說這種電影本身確實不太討喜
不過在我的感覺之中
這個時期的台灣電影真的都比較有深度
也比較有發人省思的感覺
雖然最近海角七號紅透半邊天
確實其中隱含各個層面的東西也都頗富討論空間
但是
個人認為整個故事的主軸就是少了點甚麼?
該說是整個愛情故事太芭樂、太不切實際了嗎??
沒有貼近現實生活的感覺
當然除了愛情
這整部片子的各個細節的確很切合現今
只是個人比較無法接受已不夠真實的愛情故事來串整部電影
(也有可能是我對該片要求太高了)
anyway這不是本篇的重點
我之所以想打這篇
是因為今天真的看到了一部讓我很有感覺的電影
這部片是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為什麼說很有感覺?
首先
這部片的整個故事地點背景竟然是在建國中學
也就是說
看這部片的同時我等於是在看過去的建中生活
雖然說本片指的是建中初中部
而且是夜間部
不過當看到自己校園的一景一物出現在電影裡的時候
內心有股莫名的親切感
甚至會覺得自己也屬於他們的一分子
但同時卻又不願接受這段建中過去的歷史...
這部電影還讓我著實的發現我對建中歷史的無知
我是第一次知道建中有初中部
也是第一次知道建中夜間部有發生過殺人案
原本聽到片名
還覺得可能只不過是發生在建中旁邊的殺人案罷了
沒想到~卻讓我度過了震撼的四個小時
此片的前兩個小時
其實還讓人笑得蠻開心的
雖然整個大時代的背景是非常的灰暗
但是各個角色鮮明逗趣的性格
卻讓人覺得饒富趣味
然而 笑聲過後
後兩個小時的電影
真的讓人備感沉重
用一個比較通俗的講法
就是很"悶"
尤其是劇中每個角色超齡的性格表現
甚至會覺得他們說出來的話比大人還要大人
譬如劇情尾聲
小明對小四說出的那句話:
「你怎麼就是不明白呢?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
我就好像這個世界,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
一語道破對現實社會深深的無奈
對於道德倫理的淪喪、社會正義的不公
看得過份得理所當然
甚至是稀鬆平常到令人懼怕的地步
當然
台灣目前的社會固然已經走向開明
已經不再被這種灰暗異常的氣份壓抑著
但是幫派鬥爭仍然不曾消失過
社會的黑暗面永遠無法為人想像
但能夠確定的是
我們現在真的很幸福
能夠無憂無慮的讀書、辦活動、出遊
不用但心會被幫派追殺、被政府追殺、被人誣賴
縱使有發生甚麼不如意的事
常常也就是一笑置之
不知道這樣的日子
是不是真能讓我們一直過下去?
大學畢業之後出社會
仍舊能夠如此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那天看完這電影給了我一種新想法
回覆刪除「建中的都這樣啦!」